CPA 學員分享 (2017)

堅持下去就會是你的

文/ Ko-Chen Chen  
2015年面授課程學員,2017年通過CPA考試

A.   選擇報考美國CPA原因

在事務所工作大約5年,由於台灣會計師考試對我來說實在有點遙不可及,聽從許多人的建議開始從AICPA著手,再回來抵免台灣CPA。

B.   AICPA對於個人職涯/求學..之助益

因工作每天都需與客戶用英文書信往來,雖然內容不一定與考試內容息息相關,但部份專業知識多少還是與工作有所重疊可以相互運用,此外,聽Becker的lecture一方面可訓練聽力、閱讀textbook與寫homework也對閱讀與寫作能力稍有提升,整體而言準備AICPA對工作還是有所幫助。

C.   選擇Becker原因

一開始也不知道有什麼其他的教材,只因為網路上大家分享台灣學生大多慣用Becker,Becker在台也有經銷代理商,有問題也隨時找得到人,且lecture支援雲端讀取,對於事物所繁忙的工作型態,認為Becker應該能夠符合我的需求。

D.   準備過程

我是2015/11中-2016/3中參加共4個月的面授培訓,但面授期間都沒有認真跟上Becker教材的進度去聽lecture & 寫homework,直到課程結束的4個月後才真正靜下心來念書。但因為是在職準備,晚上回家還要念書實在很辛苦。以下心得供在職的大家參考。

REG: 因為本身在稅務部工作,我選擇先準備REG,第一次準備比較粗略,沒想到其實考的滿細的,所以我考了第二次才過。因為美國稅和台灣稅在架構上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例如IIT美國稅就比台灣稅複雜許多(多出很多adjustment, itemized deduction, AMT),各種公司型態的所得稅都和台灣不同(S Corp, C Corp, Partnership等),如果要硬背還是有點辛苦,但是讀久了還是發現有一套邏輯可循。我覺得Becker REG老師一些課程中的例子滿有用的,聽不懂或是忘了都可以多聽幾次有助於理解美國稅架構的邏輯。

BEC: 這是我花最少時間的一科,可本身對於會計以外的商科比較在行,加上面授老師的筆記整理的滿完整,其實最後我幾乎沒有去聽Becker線上的lecture,只靠著面授的一點印象以及老師上課的handout去寫homework,如果有錯才去查textbook。至於written communication我也算是幾乎沒準備,畢竟才佔15%,考出來三題我只會一題,很幸運還是低空飛過。

FAR: 本身對於會計非常不在行,這科我足足念了三個月,有聽完lecture但是因為題目對於一個在職考生實在太多,我後來只選擇寫一題跳一題的方是寫完homework (作後只完成50%),progress test也完全沒空寫,但每一題homework都在於實際了解才行。因為AICPA對於同一個topic考試的方式比台灣的CPA還要淺,建議可以先去homework熟悉一下題型,把常錯的題號抄在該section旁邊,這樣以後看課本複習就可以馬上練習到自己的弱點。

AUD: 因為在事務所工作,對於AUD算是比較熟悉的一科。但是因為身邊有太多例子考了多次沒有過,讓我對於這科的危機意識比較高一點。因為AUD這科的特色就是每個section都長得很像,要辨認差異必須要全盤了解,硬背對我來說完全不行,且實際考試幾乎都是考觀念且考題敘述的方式千變萬化(i.e. 要見到跟homework完全類似的敘述比較困難),所以我認為光是猛寫homework但不了解透徹是比較沒效率的做法,所以後來我著重在看textbook,前後對照差異並試著去理解要這樣規定的原因。

E.   總結

Becker的雲端系統相當聰明,只要有網路,手機平板電腦都可以隨時隨地上線寫題目或是聽lecture,且每寫完一題homework就立刻公佈解達,還可以link回去對應的lecture & textbook,省去我很多找答案的時間。因為上班很忙碌,所以我都是安排晚上念書,搭捷運的時候寫題目,回到家後,再針對不會的題目去看textbook,找出盲點,並把題號抄在該章節的旁邊,用來提醒自己下次看這個章節的時候可以立刻回去複習之前錯誤的題目。總而言之,對於忙錄的上班族(尤其是事務所),選擇Becker可能是條比較快速的路。最後,勉勵即將或正在準備AICPA的同學,不要放棄,堅持下去就會是你的。


客服專線:02-2700-0053
客服信箱:service@beckertw.com
公司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6號16樓之12 地圖
(捷運大安站4號出口右轉,捷運共構大樓_電梯直上16樓)
周一至周五 09:00-18:00 周六 08:00-17:00 (國定假日除外)
版權所有 © 2024 DL. All Rights Reserved.